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球观察】全球供应链重构与再链接中蕴藏巨大机遇

2023年05月08日

来源:新华社海南分社

产业链的本土化、区域化及有限的全球化正深刻影响着亚洲产业链安全与发展。在“脱钩断链”趋势或将持续的背景下,亚洲地区成员亟待构建更加富有韧性的产业链。在博鳌亚洲论坛 2023 年年会上,多位与会嘉宾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制造枢纽。供应链的重构与再链接中蕴藏着巨大机遇,依托强大的贸易合作关系网、前瞻性的政策导向、持续提升的综合经营能力等优势,中国企业有望在新的市场格局中赢得战略主动。

从成本导向到安全优先

从历史上的大规模产业转移来看,全球产业链的发展演进主要受技术、市场、成本等因素的影响。然而,博鳌亚洲论坛年会 2023 年度旗舰报告《亚洲经济前景及一体化进程》分析指出,由于近年来政治因素对国际经济活动的干预持续加大,全球产业链的发展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受各国政策的驱动,全球产业链在国家、区域和全球三个层面呈现日益清晰的圈层化格局。

这种相对割裂不仅直接影响各国正常生产和生活秩序,还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世界经济增长动能,增加了亚洲经济复苏的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根据安永咨询在 2022 年的一项调查,高达 95%的企业曾在过去的 24 个月中经受不同程度的供应链中断。原材料价格上涨、用工短缺与物流阻滞等问题给企业带来严峻考验。

回顾 2021 和 2022 年,诸多外贸企业“一箱难求”“一仓难求”的困境令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副总经理冯波印象深刻:“产品运不出去、码头积压大量货物的情况频频发生。一些客户开始采取多元化、区域化的措施,把供应链和产业链拉到企业身边,越近越好。”

尽管全球化进程并未停滞,但已从多个方面呈现出变道发展迹象。安永咨询分析认为,从追求成本效率到可靠性韧性与成本效率并举的趋势正在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中形成。“在全球化过程中,十几年前企业考虑的更多的是成本,现在则更关注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博鳌亚洲论坛咨委梁维特说。

供应链东移是大势所趋

变局之下,仍有相当比重的业内人士持谨慎乐观态度。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对 850 多名专家学者、企业家、国际机构相关负责人发出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整体上受访者对 2023 年亚洲经济增长仍抱有较强信心,受访企业大多计划于 2023 年重点在中国及东盟布局。

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虽然在力图重构以自身为主体的供应链体系,但是整体效果有限。与会专家指出,全球供应链、产业链的基础是要有强大的制造业,2022 年美国的制造业产值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仅为11%左右,虽然美国具有原始研发和高端产业关键技术和零部件,但是供应链的主体已不在美国,供应链东移的趋势是明显的。

《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的落地实施,也成为重构区域产业链、增强区域产业链韧性的重要推动力和支撑力。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问卷调查显示,47.8%的受访者认为未来 5 年 RCEP 将带来签约国之间 5%-10%的贸易增长,21.2%的受访者认为 RCEP 有可能带来 10%-15%的贸易增长,还有 11.5%的人认为贸易增长量将在 15%以上。

远大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裁张跃认为,没有国家会拒绝真正有竞争力、真正稀缺的科技进入。不同于以往,接下来的如果是以创新为载体的全球化,对很多国家来说将是一次新的历史机遇。

中国仍将是全球制造枢纽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 2 个月,中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 6.18 万亿元,其中出口 3.5 万亿元,增长 0.9%,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海关总署统计分析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进入 2 月份以后,中国进出口整体趋势向好,特别是 2 月下旬出现明显增长。专家指出,随着进出口产品中原材料和中间产品的比重不断增加,中国已深度融入全球产业分工,实现有效产业整合。

博鳌亚洲论坛研究院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对中国的信心来自于多个方面,其中一大考量是中国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快速发展期。中国具有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巨大的生产规模有利于摊销巨大的研发成本,特别是对一些技术发展方向不明确的新兴产业,可以同时在多个技术方向上进行实验和突破。蓬勃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技术也为中国的纺织服装等轻工业和钢铁化工等重工业带来了大幅提高生产效率和重焕生机的机会,中国传统产业的先进性改造具有较大空间,整体产业生命周期预计都将显著长于其他国家。

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姚洋表示:“中国正处在把一些劳动力密集型企业迁出去的阶段,这不见得是件坏事,这意味着中国产业正在升级。对于高端行业,考虑到中国规模巨大的市场及产业链完整性,完全离开中国几乎不可能”。美国奥纬咨询董事合伙人贝哲民也认为,中国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仍将是全球制造枢纽。

如今,“先交朋友,再谈生意”已成为不少中国企业“扬帆出海”过程中秉持的重要原则。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佘海峰称,目前在太阳能行业,上游的创新优势基本在中国,但是在应用侧,各地的自然环境、应用环境差异较大,对产品与技术要求也是多样的。通过建立更多技术研发创新机构,与当地合力促进更多本地化、系统性的应用转化,是企业下一步的一大发力点。

佘海峰认为,得益于共建“一带一路”的前瞻性政策导向以及日益强大的贸易合作关系网,隆基绿能感受到整体上相关国家和地区对中国企业态度更加友好,及时调整产业布局使企业得以在全球化逆风中赢得战略主动。建议企业应结合“一带一路”倡议、RCEP 等合作平台和机制来制定海外发展规划,“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避免同质化竞争、低水平重复,敢于在核心赛道、硬核技术上比拼,切实提高国际竞争力。”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