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在位置:

首页

>

正文

【全球观察】我国宜利用需求回暖窗口期巩固外贸竞争力

2023年05月19日

来源:新华社浙江分社

2023 年 2 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连续 2 个月环比上升,各国订单库存比好转,此前拖累全球制造业周期走弱的大宗、美元指数和金融条件等多重因素均有好转,显示全球经济呈现初步趋稳回升迹象,衰退风险有所下降。专家分析,全球制造业经过约一年的调整后“曙光初现”,即将进入“筑底”阶段,中国应抓住全球需求回暖的窗口期,巩固和扩大疫情三年间在制造业产业链、数字贸易等竞争力优势,为中国经济平稳运行提供支撑作用。

全球衰退风险下降 中国复苏有助提振全球贸易需求

2023 年 2 月,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 49.9%,较上月上升 0.7个百分点,连续 2 个月环比上升,接近 50%荣枯线;订单库存比好转,各国 PMI 产成品库存连续三个月回落,新订单、新出口订单连续 3 个月出现改善。

“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的走势,释放了一个积极信号。”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经济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徐洪才表示,这预示本轮库存周期驱动的需求下降或将进入筑底阶段。

由于能源危机缓解、财政刺激、供应链缓解,欧元区深衰退风险下降,美国的消费和就业数据也显示软着陆概率上升。中国、欧元区、美国经济增长好于预期。在此背景下,中国复苏有助提振全球贸易需求。IMF 预计 2023 年中国经济增速为 5.2%,较 2022 年 10 月份的预测值高出 0.8 个百分点。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吉安•玛丽亚•米勒西弗拉蒂认为,从一季度看,中国制造业企业预期在转好,2023 年中国内需以及进口需求回升有助于提振全球贸易需求。

预计对中国敞口大的国家和地区受益较大,G20 国家中,韩国、澳大利亚、沙特受益最大,其次是巴西、印尼、俄罗斯、日本、南非、德国等制造业或原材料出口国。德意志银行国际私人银行部亚洲投资策略主管刘佳预计,受益于疫情防控精施优化调整后中国加速开放以及亚洲整体的经济和内需复苏,今年亚洲市场相比欧美将更具韧性。

在欧洲产业链外移和区域伙伴关系中寻找新机遇

经过疫情三年的冲击和调整,中国制造业在产业链、数字贸易等方面呈现了竞争力优势,体现在一方面中国制造业率先复苏,中国制造业 PMI 领先全球制造业 PMI 约 3 个月;另一方面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成效明显,汽车、半导体、电子产品等对制造业周期较为敏感的重要行业竞争力加强。例如韩国 1 月半导体出口增长仍较疲弱,同比增速为-36%,相对中国 12 月零售销售中的通讯器材和汽车销售增速有所反弹。

据瑞银亚洲经济研究主管汪涛、华泰证券首席宏观经济学家易峘等分析,从中国信贷脉冲数据来看,2023 年上半年接近全球制造业周期的底部,结合中国制造业的竞争优势和政府稳增长政策的持续加码,随着全球制造业需求在上半年回升,判断中国外需增长有望在一季度见底,上半年企稳。

欧盟和英国面临的能源短缺状况将继续对工业生产造成制约,部分欧洲企业已着手启动产业链外移到美国和亚洲国家,2023 年外移将加速。中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和率先复苏,为承接欧洲产业链外移创造了最佳时机。“我们要增强政策的透明度和可预期性,改善营商环境,做好承接产业转移的准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

此外,随着 RCEP 落地生效,亚太国家之间的产业互补优势将得到充分释放,在全球生产和价值链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高。中国制造业降本提质,为全球供应链恢复提供更多支持,也在国际合作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商务部研究院对外贸易研究所所长梁明认为,国际市场的需求并没有大幅放缓,外国对中国商品的依赖度依然在提升,今年我国的出口份额仍有可能进一步上升。

加快“走出去”坚持“走上去” 提升创新和数字贸易竞争力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副理事长、汇丰大中华区前首席经济学家屈宏斌等专家认为,全球经济仍将面临诸多挑战,未来的向上势头能否维持还有待观察。一方面,要谨慎看待 PMI 新出口订单对出口贸易的指标作用。近期高频指标显示,中国出口运价仍在持续回落,指向出口承压。疫情后供给扰动,中外经济错位等或放大两者结构性差异带来的偏误。专家认为,全球高通胀的黏性可能超预期,由于俄乌冲突仍在持续,对全球能源供应的持续攻击有可能超预期。同时,全球产业链重置也会逐步降低全球生产效率,从而推动成本上升。

另一方面,“赶超”与“被赶超”的双重压力仍存。全球正处于产业格局重塑与地缘政治格局重构相互交织阶段,全球出口竞争加剧,中国在传统领域与发展中国家竞争激烈,近两年基础品出口转移到越南等东南亚地区趋势明显。同时,中国与发达国家在新兴产品领域竞争也日趋激烈,例如汽车、通讯产品等。

受访专家和基层干部认为,尽管压力重重,企业仍可抓住全球需求回暖窗口期,利用好全球制造业“筑底”阶段,保持并放大疫情三年间在制造业产业链、数字贸易等竞争力优势,进一步提升出口份额,对经济平稳运行形成支撑。

对此,业内人士提出三点建议:一是企业要坚持“走出去”“走进去”。为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畅通安全,企业应坚持发展定力,以多种方式参加国际性展会、加快布局国际营销网络。持续拓展区域多边合作,“走进去”深耕亚非、布局拉美,实现新兴市场突破性增长。二是加快推广外贸新模式,培育外贸新增长点。要加强学习借鉴各地正在推广的“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模式,加快海外仓境外布局,加强商品到海外市场的直达能力。三要提升“产品研发创新”与“数字贸易”能力。建议企业继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对产品创新的支持力度,提升产品竞争力,坚持商品和服务“走上去”,占领欧美高端市场,避免在基础品领域的恶性竞争,在可再生能源、电动汽车、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进一步挖掘外贸潜力。同时,鼓励企业利用金融手段利用跨境电商平台、国贸供应链平台的数字贸易优势,做大做强,形成生产、物流、通关、结算等数字贸易新优势。

主办:北京市贸促会     建设运维:北京市贸促会综合事务中心

京1CP证12017809号-3|京公网安备110102000689-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