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来源:新华社万象分社
老挝地处东南亚地区北部,位于印支陆块北部,区内构造复杂。境内80%的地区为山地和丘陵,其中山区海拔普遍在500至1400米之间。据中国稀有稀土股份有限公司老挝首席代表邹颖贵介绍,受风化作用强烈影响,老挝山区的花岗岩体风化壳具有形成离子吸附型稀土矿潜力,初步估算离子型稀土矿资源量达50万吨。
稀土潜力巨大 行业前景较好
近年来,老挝政府开放稀土资源投资作为提振经济的一项重要举措,随着勘查工作的不断推进,已发现了大量成矿远景区。同时被勘查到的还有一系列具有开发价值的大、中、小型的稀土矿山。这些资源足以支撑起十年左右中国对中重稀土的需求。中国拥有强大的经济基础和先进的技术保障,并且在对外投资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老挝政府鼓励和支持中国投资者来老挝投资矿产资源领域。
目前老挝境内有6个主要的稀土成矿区,主要位于琅南塔省、川圹高原、甘蒙高原以及波罗芬高原等地区,在建稀土项目约15个,已有产出项目6个,分别为广健信、北京铂宇、东立盛、博纳斯、蓬沙公司、中利公司,其中产品出口项目为广健信、北京铂宇、东立盛、中利公司。
今年以来,虽然老挝政府多次吹风强调暂停审批新的稀土矿权,但仍有较多中资企业积极申办稀土探采权。与此同时,美、日、韩、印度等国也一直与老挝政府保持接触,希望进口老挝稀土产品。
当前政策未能较好支持行业发展
9月28日至29日在首都万象举行的政府例行会议上,总理宋赛强调稀土对老挝经济的重要性,在世界市场稀土需求不断增加的背景下,政府需要确保老挝从稀土矿开采中充分受益,宋赛指示相关机构加快稀土等矿产战略起草工作,以确保对采矿活动进行有效管理。
老挝国会代表呼吁政府建立实验室,对老挝发现的各类矿床进行分析,并表示对采矿活动进行更密切的监测和合作,其不仅帮助老挝政府从矿业公司获得更多预算收入,还能确保更好地管理和开采国家矿产资源。
老挝政府曾多次强调希望让稀土产业为国家财政收入做出重要贡献,但与市场运行规律相悖的是,政府制定的实际产业政策并未给予支持。比如,老挝政府在前期制定政策时采用试采实缴资源税20%、利润税30%以及原材料进口增值税7%的税收标准。但2023年8月和9月老挝当局接连出台政令文件,提出将对出口的稀土产品增加 10%的关税,并将对原材料进口增值税上调为10%。
一直以来老挝政府自身的财政状况压力较大,疫情加剧了老挝政府的债务风险。目前老挝政府似乎有意利用中国重视稀土产业做文章,寻求从中国获得更大支持。此外,外部势力干预影响政府的决策。主要体现在政府授意老挝企业多听取日本、越南、澳大利亚等各方的报价,与中国企业报价进行对比,表示若中国报价格与其他报价相差较大,则考虑销售给其他国家。同时,部分中资企业内卷心态严重,未能有效形成合力,而老挝政府因缺乏管控能力,致使当前陆续出现偷采、盗采等现象,一系列因素恐推动老挝政府进一步收紧稀土开采政策。
四大问题制约中企稀土项目发展
记者通过梳理发现,当前老挝境内稀土项目存在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配套政策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标准,导致各项审批手续办理效率低、时限长,且老挝政府行业政策制定形成后可变性大,存在较大政策风险。二是老挝地质环境特殊,稀土矿体埋深较深,工程施工成本增加,原材料进口运输成本较高,导致老挝稀土矿开采成本高于国内。三是目前老挝稀土开发企业大多为与老挝股东合作,存在中老双方在理念、文化、价值观融合等等方面的挑战。四是各稀土企业前期办理权证、手续及车间建设生产投入的资金远超预期,容易导致当前各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如解决不了资金困难则逐步进入停产。
由于当前中资稀土企业涌入老挝,未来亟需对相关企业加以政策引导。首先要加强对技术的管控,对其他私自到境外开发稀土企业或个人进行管理管控,同时进一步整合在外中资企业统一管理、形成统一发声,提升应对外部势力的能力。其次,从国内层面加强对生产稀土原材料出口的管控与跟踪。最后,高度关注外部势力动态,及时做好应对,同时加强与老挝政府沟通与交流,及时化解风险消除误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