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内云产业从疯狂扩张期向稳健发展期过渡,此前50%-60%高增长已经普遍下降至10%-20%,利润不断收窄。相比之下,东南亚11国拥有约4亿互联网人口,印尼、菲律宾、泰国等多个国家云计算市场增速均在60%左右,远超欧美,被视为全球互联网经济的下个火车头。
在此背景下,中国企业加快“出海”步伐,包括阿里、腾讯等众多中国云厂商龙头企业加紧开拓东南亚市场。受访企业认为,与长期深耕东南亚的欧美龙头厂商相比,中国云厂商虽然展现锋芒,但仍立足未稳,未来除了立足“物美价廉”的中国特色,还应抱团“出海”避免内耗,同时培育自有生态圈尽快推进本土化,形成独有竞争优势。
东南亚成中国云厂商“出海”新标地
近年来,以阿里云、腾讯云等企业为代表的中国云厂商在海外发展势头迅猛。其中,阿里云在亚太市场的份额位列全球第一,在全球公有云市场位列第三。腾讯云与华为云也均跻身前十。业内人士分析,中国云厂商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崭露头角,与东南亚市场的高速增长息息相关,网络人口多、市场潜力大、利润空间广,东南亚正成为全球云厂商逐鹿之地。
——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带来用云需求。漳州市电子商务协会会长杨滨平高告诉记者,2016年以来,中国互联网企业“出海”步伐加快,仅在电子商务领域,就有阿里收购的电商Lazada、腾讯投资的电商Shopee、字节跳动的TikTok等,这些应用在东南亚的月活跃度均超过1亿,已成为当地民众购物的主要平台。
互联网产业崛起带来了用云需求。中国厂商在东南亚广泛布局电商、音视频、游戏等领域应用,云服务作为底座和助手,可以帮助中国企业在开展海外业务时节省成本、提高效率,其市场需求进一步被催生。国际调研机构IDC在2021年的数据显示,2025年东南亚公共云服务市场总额或将达到110亿美元,五年复合年增长率为21.5%。东南亚或成为未来 5 年全球增长最快的数据中心市场。
——市场利润空间大,有望摆脱行业价格战内卷。业内人士表示,近年来,国内云计算市场重新掀起的价格战,让竞争本就内卷的市场陷入白热化,中国云厂商深耕东南亚的意愿变强。东南亚云服务市场定价通常比国内高30%以上,定制、服务成本也更低。阿里云官网显示,一款入门级x86通用计算实例,新加坡、马尼拉、曼谷、雅加达节点月费比北京高48%-64%。在腾讯云官网,同配置的redis云数据库新加坡、曼谷、雅加达月费比广州高30%-63%。
一位软件服务商表示,中国IT服务商越来越青睐东南亚,其原因之一是东南亚客户服务付费意识更强,项目定价更合理。在国内,咨询规划、方案设计和文档撰写等都属于隐形投入,而在东南亚地区,客户需求更规范,服务合同周期可达5-10年,使得项目利润较国内高出不少。
——“一带一路”倡议叠加文化优势释放红利。奥飞数据COO杨培锋认为,东南亚国家大部分属于“一带一路”共建国。可以紧跟国家发展政策红利和企业资本优势形成的规模和行业效应,实施战略落地。与此同时,东南亚地区也是华人集聚地区,不仅拥有人口红利,并且由于文化相近,一些在国内成功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快速复制。
“无论从海外云市场的增长潜力和巨大空间,或者从厂商自身业务的发展需求来看,国内云厂商都需要大力开拓海外市场。”致远互联首席创新专家吕钒表示。
抱团“出海” 推动产品服务和人才本土化
与单纯的实物商品出口不同,云计算涉及关键的底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涉及大数据整合与安全,“走出去”面临更多、更复杂的挑战。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等人指出,中美两国的云厂商基本分割了整个云计算市场。中国云厂商在海外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就是美国的亚马逊、微软、谷歌这三大巨头。随着中国云厂商“出海”,“鲶鱼效应”凸显,去年以来,亚马逊、谷歌等企业豪掷百亿,推进数据中心建设,试图控制市场不被瓜分,竞争逐步进入白热化。
受访企业认为,在亚马逊、谷歌等巨头围剿下,未来除了继续提供物美价廉的产品和服务外,还应尽快推进本土化,同时培育自有生态,方能在国际云商角逐中占据一席之地。
一是进一步推动产品服务和人才本土化。华为、腾讯等企业认为,不同的国家审美、习惯、风俗会带来不同产品需求。针对东南亚用户习惯,企业不仅要对产品进行本地化改造,还应搭建本土化人才队伍。“一些中资企业喜欢大量用中国雇员,这种方式可以减少磨合,短期内固然高效,但对企业长期发展不利,工作方式的差异容易演变成文化冲突。”阿里云智能国际事业部副总裁宋瑛桥等人表示,本土化团队对当地语言、文化、政策法规理解更深,依赖他们可以帮助企业规避诸多风险。
二是扶持本地初创企业,建立自有生态圈。陈德专建议,随着东南亚国家迎来资金、人力的投入,每年都有大量中小微企业诞生,中国云厂商可以从当地初创企业入手,一步步将其扶持、培养成巨头,建立自有生态圈和朋友圈,进一步撼动亚马逊等国际巨头。
三是抱团“出海”,避免形成新一轮价格内卷。今年以来,中国公有云市场进入价格战,阿里云、腾讯云、京东云等企业纷纷降价,幅度一度达到50%以上。这一竞争有蔓延至东南亚地区的迹象,一些企业对东南亚市场过于乐观,激进扩张,在当地打起新一轮价格战。腾讯副总裁、腾讯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COO邱跃鹏等人认为,中国云厂商在海外尚未有足够的话语权,价格战是一场无效而内耗的战争,有关部门需加以引导,鼓励中资企业抱团“出海”,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应对西方巨头围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