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对话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祥、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常库
2017年06月08日    来源:新闻快讯

由科技部、国家知识产权局、中国贸促会和北京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北京市贸促会承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6月8日开幕,1400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高校、科研机构、高新技术园区参展。本届科博会上,组委会办公室与人民网、新华网、中国网等媒体合作单位打造了“北京科博会科技领军人物”系列访谈,将通过视频对话等形式重点推介一批科博会的参展企业和科技领军人物。

以下为人民网对话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祥、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孙常库的访谈图文实录:

(视频内容请访问人民网“北京科博会科技领军人物”系列访谈栏目:http://bj.people.com.cn/GB/345384/381696/index.html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人民网视频访谈。欢迎您的关注。科博会作为我国第一个国家级大型科技会展活动,到今年已经走过了整整第二十个年头了,据不完全统计,前19届科博会先后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900多个代表团组参加,有三万三千多家高新技术企业和科研院所推出了最新的技术成就,参与科博会的各界人士也累计达到了520多万人次。今天我们在演播室就请到了参与科博会的非常有代表性的两家企业,他们分别是:重庆中纳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杨大祥,欢迎您。

杨大祥:全国的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第二位是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副总裁孙常库。欢迎您。

孙常库:各位网友大家好。

主持人:再次欢迎二位。作为第二十届北京科博会的参展商,二位能不能先和全国网友介绍一下咱们各自的企业。

杨大祥:中纳科技作为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化的先期实践者,是一家以纳米新材料为核心技术的高科技公司,公司以自主知识产权为核心技术优势,专注于纳米新材料及其延伸产品的开发,现有员工57人,其中留英归国博士2名,留美博士1名,军工博士2名,硕士2名。我们公司紧紧围绕高端的纳米新材料及其衍生产品的生产,企业研发中心和两条纳米纤维、纳米粉体的生产线,突破了纳米新材料产业化技术瓶颈,经历了原理验证、实验研究、小试、中试,现已形成一整套的纳米新材料生产技术。同时,公司现在已经形成了纳米新材料技术、纳米纤维隔膜及其现有产品三个层次的产品。其中比如防雾霾的PM0.3口罩、防雾霾的纱窗、防水脱气的隔膜、功能性的纳米级的服装材料,以及高端的饮用水滤芯等产品已经得到了市场的青睐。公司旨在推动纳米新材料的产业化进程,发挥其带动性和职能性作用,为从事纳米新材料相关研究和产业活动提供技术支撑和服务,加快纳米新材料在中国的国产化应用,家族其在过滤、隔音、吸音、服装及武器装备等领域的应用,让纳米科技真正低成本地走进人们的生活。

主持人:也就是说咱们公司是一家做纳米技术材料的公司。说到纳米,可能广大网友对这个词还是比较熟悉的,但是具体还不太了解。一会儿也希望您能具体和我们再进一步地聊一聊。孙总能不能介绍一下企业的大概情况。

孙常库:好的。芯视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掌握着顶尖技术的科技公司,我们公司的核心产品是什么呢?是叫做量子点光谱传感器,我们是把一种平常在实验室里才能用到的大型的光谱仪器变得非常非常小,小到手机摄像头或者更小,它能够做什么?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做各种食品安全或者说各种药品之类的检测。就意味着你随时随地拿着这样一个小的传感器,附着在手机或者其他智能硬件上传感器,就可以看看水果甜不甜,看看水果成熟了没有,看看这个牛奶是不是已经过期变质了等等。这个在以往是不可能实现的。因为以往设备一般都比较大,都在实验室里面,我们是把其中一个核心材料,也是刚才提到的纳米这个词,也是纳米材料叫量子点,通过量子点的材料,用它和光的传感器结合到一块就能形成特别小的,能够在非常非常小的尺度下使用的这么一个仪器。

它的应用场景,除了前面说的这些以外,它在农业、工业、国防、环境,其他的各个领域都有涉及。我们做这样一个小的传感器的目的是什么呢?我们是希望这样小的传感器能够进入到大家的生产生活当中,换句话说,让光谱这么一个我们平时看不见的东西走进人们的生活。我们想让整个世界能够进入光谱信息化的时代。让每个人在生活中,除了看见颜色以外,还能看见光谱,让每个人都长了一只能识别物质的第三只眼睛,就像二郎神一样。

主持人:听您这么一介绍,我们不仅感觉到非常神奇,还勾起了我们非常想了解的欲望,我们也非常好奇。一会儿也希望您能具体地再跟我们的网友分享一下。

 

第二个问题,我想问问二位嘉宾,为什么来选择参与这次科博会呢?

杨大祥:像主持人刚才说到的一样,今年是科博会20周年,中纳科技是第二次参加科博会,上一届,19届的时候,中纳科技属于重庆组团参加科博会,科博会给中纳科技带来了无论从品牌塑造还是从市场推广,还是让我们作为一个科技成果转化的高科技公司,从创业型的高科技公司这样走向市场和走向老百姓生活,带来了很多的机遇。其中,包括新华网也对我们公司进行了第一次的报道,同时,带来了很多的关注和了解我们公司,包括直接的客户。

今年我们中纳科技非常重视20周年科博会的举办,我们对科博会提供了三万五千份礼品的赞助,价值80多万。我们希望通过科博会这个平台,能够助推中纳科技,让纳米科技、纳米新材料真正低成本地走进老百姓生活的梦想。

主持人:咱们不是第一次来参与科博会了,咱们也是科博会的老朋友了。

孙常库:就像杨总刚才说的,科博会今年第20年了,虽然20年,但是我们还是一位新兵,因为我们公司去年才成立。科博会对我们来说是很特别的意义。像我前面说的,我们是一个掌握着尖端技术的科技公司,因为科技是我们公司最好的代名词。从整个公司诞生之初来说,我们是在中关村这样一个科技信息非常浓郁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而且我们是背靠着包括清华,还有MIT两所顶级学校,一起有很多的合作。科技一直是我们最关注的东西。而且,在这样一个全国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科技展览活动,我们相信能够在其中学到很多,包括和同行的交流,包括和一些资源的对接,包括这样大的平台,来为我们进行宣传,我相信,这都是我们在其中能获得非常非常多的东西。

 

主持人:参加科博会,其实二位也都是看中了科博会能给各自企业带来的机遇。有机遇就有挑战。

您刚刚也说到了纳米,怎么样能让纳米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从表面上来听这个纳米,感觉是一个非常高端的词汇。您能不能再详细地给我们介绍一下,比如说从我们老百姓来说,我们老百姓和纳米之间能发生什么样的关系呢?

杨大祥:我实际上从1997年上本科,一直从事着纳米新材料的研究工作,现在已经整整20年了。纳米,简单地科普一下,只是一个尺度的概念。比如说是10的负9次方米,可能这个数据对普通老百姓的概念还不是很清晰。就是我们公司生产的纳米纤维来说,纤维,大家接触的比较多,我们穿的服装、头发丝,都是纤维。我们生产的纳米纤维是真正意义上的纳米纤维,每根纤维的直径都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比蜘蛛丝还细,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的形成滤网就能真正阻隔PM2.5这样微小的小颗粒,用于减少工业端的排放,对个体终端,做成口罩、新风系统的滤芯、空气净化器的滤芯,就能真正起到对个体终端的防护。如果把这种新材料应用到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当中,会真正对健康领域和环保领域有一个跨越式的材料的进步。我认为中国工业的顶层技术是材料。我们中纳技术把纳米新材料更多地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主持人:咱们是做了一个基础性的材料的产业化工作。咱们生产口罩吗?

杨大祥:生产。PM2.5是表示雾霾颗粒直径的数量,而我们实实在在,我们的检测数据是PM0.3,因为每根纤维直径是头发丝千分之一这么细,大概0.1微米,我们过滤效率能达到PM0.1的,但是PM0.1在老百姓理解和接受的层面,还没有理解到这个程度,所以我们从PM10、PM5、PM2.5、PM0.3、PM0.1都可以过滤。所以,我们通常叫它PM2.5防护口罩。

主持人:听了杨总这么一说,我们心里头也踏实了不少,以后就不再害怕雾霾了。孙总大概介绍的时候说了一下光谱议,我刚刚也注意到了,您说多了光谱议可以测试水果熟没熟,还有一系列的特别好玩的,就让我们看起来特别好玩的,这个能不能详细跟我们介绍一下,这个跟老百姓距离比较近,我们也是比较关注的。

孙常库:要说量子点也是属于纳米技术。先说光谱,光谱就是我们人看到周围都是颜色,顶多是三颜色,到眼睛里面变成一种颜色,你放到一些制图软件上,就是一个序号。它就是一个值。其实对于任何一种物质来说,它对于光这种反射的信息是一个多谱段的,从紫外到红外,甚至更远的,是多谱段的信息,这样多谱段的信息反映的是物质结构的基本特征。所以我们管光谱叫做物质的指纹。如果能获得这样的物质的指纹,我就能够判断这个物质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比如,前面说的苹果熟还是没熟,化学物质是有变化的。牛奶变质没有,变质前后也有变化。我们通过检测这样的变化,这样的光谱的变化,也可以对它进行一些这样的识别。这就是光谱很重要的一方面。

但在之前的情况下,因为它对于设备的要求比较高,一是本身设备比较大,需要在实验室里面,同时,它的造价也比较昂贵。我们这个相当于是在它缩小的情况下,还能保持它相当好的性能。这是在以往的技术中是做不到的。因为以往的技术,因为原理的原因,在缩小的过程中有很多瓶颈,尺寸上的瓶颈。最简单的就是,比如说,之前要做光谱,有风光,风光就是把不同波长,像棱镜一样的,赤橙黄绿青蓝紫分开,分开之后,来检测,每个有多少,但是这个你想,有棱镜也好,或者其他东西,需要一个距离,这从原理上就做不到我们是把它缩小成一层膜,也是用纳米材料变成一层膜,这样它的体积就从原来很大的,从原理上突破了这样一个瓶颈,就可以变得很小,手机摄像头这么大。这是让它能够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断地,有可能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的一个常态,我们也希望它能够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的常态。

主持人:刚才听您一讲非常神奇,现在听您一讲,我们觉得在科技的支撑下,什么样的可能都有可能实现。今天在演播室,我感觉各位网友可能也非常关注,一个是我们杨总给我们带来了可以防PM0.1的口罩的信息,孙总又给我们带来了可以让我们怎么看水果熟没熟,牛奶变没变质,和我们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光谱议这样一个产品。这样的优势已经是不言而喻的了。这也可能只是我们表面上的理解。咱们公司的这些产品,或者一些系列的产品,还有哪些我们所不知道的其他的优势呢?

杨大祥:我们中纳科技实际上做的是一种基础的纳米新材料。刚才说的,材料是结构决定的性能,正因为我们纳米新材料有这样独特的结构,所以有非常多的优异的性能,刚才说到的过滤PM2.5、0.3、0.1,这是纳米多谱上的特性,还有,纳米很轻、很薄,我们做成服装,我有一个切身的感受,到冬天不用再穿羊毛衫、羽绒服这么厚重的服装,我们以后只需要穿功能性的纳米新材料做的保暖服装,高效的保暖,保暖到热导率和空气是一样一样的,空气的热导率是0.024,我们的材料测算热导率是0.023,比空气的热导率还低的材料来做保暖,就可以锁住。任何材料本身是不发热的,就可以锁住人体的热量不往外散发,也可以抵御外界的力量不进入人体,把温度锁住。服装是它很广阔的应用领域。因为我自己有15年的部队生活工作的经历,在军工、武器装备有很多的应用前景。

主持人:不仅是防PM2.5的口罩,我们以后穿的衣服可能也会不像冬天那么臃肿了,比如我们在公交车上,在地铁上看到全都是穿着羽绒服,厚重的毛衣,这个可能对我们的生活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大的便利。这也是我们的技术的优势所在。

孙常库:量子点光谱传感器的优势,刚才我也介绍了两点,我再重复一下。首先是特别小,从原来上讲突破了它的尺寸限制,变得很小。比如手机摄像头这么大,甚至于比它还小。相当于我以后可以把它放在手机里面,或者放在别的穿戴式的智能硬件里,甚至于手表。

主持人:比如我在街上,在菜市场里面买菜,买西瓜,拿着一个东西,测一下,看这个西瓜熟没熟,或者熟过了没熟过,我能不能这么理解?

孙常库:是。之前我们坐出租车的时候,和出租车司机交流的时候他们说我要是有一个这样的东西,我去菜市场买菜就不用挑了,拍一拍就知道该买哪个了。这也是我们一个向往,就是让它能够在人们生活中使用。

主持人:您大胆预测一下,我刚说到的这样一个景象,大概还能有多长时间走入我们的寻常百姓生活当中呢?

孙常库:说快也快,说慢也慢。要看我们对它产生什么样的需求。从产品上来讲,它有自己的性能的不断提升,随着它性能的提升,它对于人不断地检测需求也会不断地提升。比如说一开始我只是测苹果,比如说我测茶叶,知道这个茶叶是普洱、龙井、红茶,可能我们要再过一段时间,通过技术提升,可以让它变成我能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普洱,知道这是什么时候的龙井等等。这是技术不断迭代的过程。我们现在可能前期,近期或者一到两年的时间,逐渐在一些方向应用这个。因为我们的技术有一个特点跟各个领域都有结合,所以,我们最后想做成一个平台,就是我把我的模块做出来,我希望能够和各个有资源或者有优势的方向进行合作,把它在不同的方向推广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要到科博会上来,是因为科博会上,基本上工业4.0、人工智能,各个领域的科技企业都会来到这儿,大的平台。我希望能到这儿和各个企业来谈一谈、讨论一下,是不是能够一起结合起来到各个领域中去,这是我们来这儿的重要的目标。

主持人:一方面在这个大平台当中和各个企业对接,能够有利于我们自身的成长,另外一方面有利于技术本身的成长。

孙常库:我们对自己有一个形容,可能不太谦虚,我们希望能够做到光谱界的英特尔。

主持人:我们大家非常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

 

主持人:走入寻常百姓家,我们的愿望还是值得期待的。我们刚刚提到了和我们老百姓有关的层面,除了和我们老百姓有关以外,不管是纳米技术还是光谱技术,还有更高层次的优势吗?

杨大祥:纳米材料实际上可以应用到方方面面,更高层次的,就是装备,尤其是航空航天的装备,比如说刚才提到的高的绝热保温性能、高的隐身性能,对雷达波的吸收,比如减重,因为能上天的东西,航空、航天的东西,能降低一公斤,相应的要节省上亿元的整个的系统的费用。在这些方面,把它应用上去,包括我们的蛟龙号,从海底七千米到海面上浮力材料,都是需要用纳米材料来实现的。我们作为公司的愿景,刚才孙总也提到,我们是希望纳米新材料、纳米科技,能够有这种愿景,让它更快、低成本地走进寻常老百姓的生活,当然它也有很多高端的领域。包括我们天文望远镜的表层的涂料,都是纳米材料做的。纳米新材料或者纳米科技,现在的产业化的应用,已经走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我希望通过人民网的访谈节目,让老百姓也能够接收到这种信息。

主持人:我们以前听到纳米这两个字的时候,我们可能觉得跟我们的生活还是比较远的。听您这么一介绍,其实纳米技术已经渗透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了。以后可能这个纳米离我们的生活会越来越近,也许我们就离不开这样的技术了。我们的吃的、喝的、穿的、戴的,都跟纳米有关系。孙总能不能跟我们再说说更高层次的应用?

孙常库:从应用的角度来说,前面提到,消费级的应用。我们在其他方面,比如工业上,工业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有很多中间流程,我们可以通过光谱,首先,小,便宜,价格低,可以逐点布置,实现整个工业工程的准确控制。在农业上对农业的长势进行精确的测控,甚至在航空航天上,把它作为在高空的光谱的遥感,来进行使用。这些都可以。甚至于在教育过程中,让小朋友们通过这样的光谱仪认识世界,也是一个很好的方向。甚至于包括环境,包括出台的水十条、气十条,凸显了大家对于环境的关切态度,包括政府的关切态度,在这方面我们也可以通过在水的沿岸,在气的点,通过光谱的方式进行实时检测,这都比以前在网格化的布置都有很高的,从功能上来说,有一个很大的提升。

 

主持人:不管是从老百姓应用的层面,还是更高的应用层面,二位都向我们基本上介绍清楚了各自技术。咱们这些技术一定也获得了很多成绩,或者获得了很多经验,能不能再跟我们的网友展示一下我们的成绩和经验。

杨大祥:中纳科技实际上是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过程,我们实实在在从研究这个项目是从2004年就开始,也经历了十多年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其中我们公司现在就有20多项专利,参加了北大峰会等等一些论坛,我们的产品也得到了国家权威部门的检验报告,2016年通过市场的推广得到了很好的市场反馈。

主持人:我们在中间是不是也积累了很多经验呢?

杨大祥:是的。积累的东西对我们公司来说是最宝贵的财富,其中包括团队、技术,整个平台的创新体系的搭建,这个创新体系是我们公司整个的核心,包括人才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我们最终是希望能够通过我们,中纳新材料研究院这么一个平台,作为一个创新驱动,加上产业激励这么一个产业化、规模化的生产。结合资本和商业模式,最终来打造纳米新材料的产业集群。

主持人:孙总,在光谱这个方面的一些成绩和一些经验,能不能也向我们的网友们展示、介绍一下。

孙常库:芯视界成立的时间不长,虽然时间不长,但我们也是获得了很多奖项,也受到了很多的关注。包括在融资方面,也有很多资金的追逐。主要原因是大家对于科技的信任度是逐渐提升的。光谱技术的发源最早在2013年、2014年,那个时候像微型光谱议的概念只是刚刚提出,相当于我们用了量子点的材料,结合光谱议之后,让整个微型光谱议的发展有了很快的进步。我们发现近些年的微型光谱议的搜索,包括研发,也在国内外不断地跟进,不断地发展。因此,我们是希望在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在这个过程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微型光谱议和传统光谱议还有一点不一样的就是,它可能在检测方法上有所区别。在传统光谱议的时候会有一些标准的数据会来进行比对,但是我们在微型光谱议的时候还需要知道你这个结果究竟准不准确,你把这个结果告诉大家之后,究竟能不能作为它鉴别的标准。在这个过程中,标准化的执行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但是现在这个还没有。我们也是希望在后面过程中,能够参与到像微型光谱议,大家日常生活中使用检测标准的制定,或者规范的过程当中。

主持人:虽然芯视界成立的时间不长,但是,取得的这些成绩也说明了咱们的活力,而且也能从您的话语当中听出来我们以后发展的信心。说到成绩和经验的同时,肯定也会说到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坎坷或者一些问题、难题。这个是怎么样解决的呢?可能广大网友也是比较关心的。

杨大祥:刚才提到中纳科技是一个从科技成果转化的过程,经历了十多年的技术、研发的积累,当然这个过程应该是有很多问题,也是一路走得非常艰辛。这是一个新技术、新材料,国内全世界基本上都没有可参照的模式。我们团队从设备研发开始,在设备研发经历了第七代。从第一代的实验原理样机,到第二代的小试机,到中试,到不同尺度的中试,到造出全世界最大的纳米纤维、纳米新材料的生产线,经历的这个过程应该是非常非常难。难就难在,它是我们整个国家来说,或者我们整个中国的科技成果转化的现状来说,很多的成果做出来了,就是一个专利、一个报告,停留在这一步了,而市场端需要的真正的好产品没有用上去,而中纳科技现在做的,或者干的,就是中间这一段,把它真正从成果到产业化的阶段,最薄弱的,所以,非常难。我们遇到的问题也是很多的。当然核心的问题首先是基础,就是技术的攻关,技术过程是非常烧钱的。原来我们做项目的时候,一个小的试验项目,可能几百万、几十万就能完成,而做中试的,远远比试验项目成十上百倍的烧钱。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资本,我们团队是创业的过程,大家基本上都是全身心地投入,有的股东甚至把房产抵押了来做了这个事情。我们一步步地积累到现在能有今天的成绩,也是非常不容易的。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也是非常不容易的。我们也知道,芯视界刚刚成立不久,相对来说,刚刚成立不久的企业,是不是遇到的坎坷会更明显一些。

孙常库:公司虽然刚成立,但其实像前面提到的,技术的发源也有几年时间了。在几年时间里,遇到的问题就是,现在一直提倡的,要产学研用,怎么把学校的技术,挖掘到具体的应用当中来,这样一个过程是我们一直面临的很大的挑战。而且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技术特点有关,光谱议这个技术,从前到后涉及的专业非常多,这是一个多学科的东西。包括前端的化学,包括中间的机械、光学,还包括计算机,后面的算法,包括软硬件,整个从前到后是一个很长的多学科交叉的流程。而且,本身这个技术因为比较新,它所需要采用的技术,各个领域的技术,也都是最新的技术。把这些最新的技术结合到一块,怎么能融合到一起是我们目前面临的很大的挑战。我们现在也是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在各个领域有抱负、有理想,或者有愿意跟我们一起做事业的人参与到我们当中来。

第二点,刚才提到的,是一个市场培育的过程。我们提到,虽然出租车师傅说,去测菜,看看菜好不好。很多时候这儿还有一个培育的过程。我记得以前有称,就是手称,后来这个一段时间之后也就不用了,包括有一些诚信的问题,包括有一些方便的问题,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培育可能不单单是我跟消费者之间的交流,他觉得好用。整个市场的培育是多方面的,是希望让这个产品在生活中融入进去,就像很多年前我们拍照的时候用的大的摄像机,以前用电脑的时候也是台式机,在桌面上用。现在,把它变小了,变成像手机,变成手机上的摄像头,这个时候移动起来就不一样。我们希望能够真真正正像手机,像摄像头一样,能够变小之后还能够成为人身体的一部分,在生活中不断地使用它。这个培育过程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和机遇。

主持人:我们自身的技术研制方面有很多需要走的步伐,更多的是跟我们的培育,跟我们的市场习惯的养成,这也是我们接下来努力的范畴。

 

主持人:我们刚刚也说到了科博会今年是第20届了,咱们各自的企业希望能够在今年的科博会上有什么样的一些收获呢?或者有一些什么期望呢?

杨大祥:我们公司今年非常非常重视科博会,包括我们从赞助礼品的准备,包括整个20万张门票上面,都印了中纳科技的LOGO,对我们的品牌,把这个企业带向大众,带向公众是一个很好的作用。我们只要在参与科博会20年活动的,有纪念奖和参与奖,其中三万五千份都会到我们的展台领取。这个过程中,我们组织了六个参展人员,给大家来讲解、推介纳米新材料怎么样能够应用到老百姓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我们更多的不是希望在科博会上能够接多少业务,而我们是希望能够在科博会上把中纳科技在做的事情,让更多的同行,让更多的上下游、产业链端能够理解、能够接收到这些信息,我们今后能够形成整个的很好的战略合作。上下游的支撑,真正把这个产业链条打通。这是我们希望在科博会这个平台上能够获取的,或者说能够收获到的东西。

主持人:中纳已经深度参与到了科博会当中。芯视界的成立时间不是特别长,我们在科博会上是不是也想抓住这样的机会和机遇,让更多的人了解、认识我们?

孙常库:首先我们希望通过科博会的平台展示我们的技术、展示我们的产品,希望让我们的产品让大家所熟知,告诉大家,我们这个产品究竟该怎么用,怎么能在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起来。第二,我们希望跟各个行业的同行、专家相互交流,相互对接一下资源,看看我们是不是在某一方面,比如环保,比如人体的身体健康、远程医疗,比如智能硬件,大家一起合作起来,把资源对接起来,一起开发新的市场。比如现在这种工业4.0等等各个领域,大家在交流过程当中,我们还是一个小兄弟,我们是希望能够在同行交流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多的经验,更多的教训,能够让我们在成长过程中,能够向自己的目标迈进的更扎实一些,能够让我们的目标更清晰一些。这是我们希望能够在科博会当中获得的东西。我们也相信能够在科博会有很大的收获。

主持人:祝福芯视界能够在科博会当中大平台、大舞台上唱好你们自己的角色。我们最后一个问题,也是我和各位网友比较关心的。从咱们自身的企业技术方面来讲,一个是做纳米的,一个是做光谱的。能不能给我们介绍一下咱们在产业化的进程过程当中,企业对我们国家都做了一些什么样的贡献呢?

杨大祥:中纳科技,作为中国纳米新材料产业化的先行实践者,我实实在在讲,我是希望通过中纳科技的努力,或者我们中纳科技团队的努力,能够对纳米新材料产业化这个进程有助推作用。因为我本身也是从科研界走向产业界这么一个过程,在各种国内外的行业会议上,我们是大力宣讲、推广,包括赞助,我们2016年赞助了纳米新材料,其中纳米纤维的行业峰会,有200多个单位参加的,同时,我们公司也获得了纳米纤维新材料科技进步奖,也收获了一些荣誉。包括我们在北大的企业家峰会上面,我们公司也去宣讲,赞助我们公司生产的这些产品,包括礼品、服装,我们也获得了2016年健康中国的贡献金奖。包括我们在宁波举办的全球第三届新材料大赛,我们向全世界的,包括媒体和同行,都在推介我们真正纳米纤维、纳米纱线,应用到服装上面这个项目以后,它能够带来服装产业,包括它的纺织金边,包括皮革,整个产业界的变革,在推动的过程当中,它的影响面和影响力是有限的,我们也极力地希望通过科博会,通过人民网这种平台,向全国的网友,向全世界传播这种信息。

主持人:作为比较年轻的芯视界,是不是也期望着对这个产业有所贡献。

孙常库:芯视界现在也是处在一个产业化过程中,因为企业刚起步,我们是希望在产业化的过程中,能够有自己的一些特色。能够真正地把我们现在这个东西量产出来,把它批量出来,铺遍人们的生活。这是我们在产业中最大的期望。

主持人:祝福年轻的芯视界。同时,也祝福中纳。

科博会表面上看起来是一个非常高端的展会,我们在短短的节目当中也聊到了,它并不高端,它离我们老百姓的生活非常近,小到一个口罩,小到去菜市场买菜,大到我们国家的各方面的一些领域,高新科技的应用。我们都可以在科博会这样一个平台上见识到。在这儿我也希望各位网友如果对高新技术产业比较关注的,或者对我们平时生活当中比较热爱生活的网友们,如果对科博会关注,也可以亲自到现场,到我们的展台前,因为我们的展台前可能会有各种各样丰富的展示,能让我们的网友更加了解科技和我们现在的这些企业。也希望网友们能够实地走进科博会的现场,来感受科技的魅力,感受科博会的魅力。

今天非常感谢二位能够来到我们人民网演播室和大家聊了聊科博会,以及科技带给我们的魅力。我们也希望以后咱们可以带着更多的成果和贡献,再次来到人民网演播室,和全国的网友们一起来分享我们的喜悦和成果。再次感谢二位。同时,非常感谢网友朋友们的关注,我们下期节目再会!

(更多科博会的对话访谈,敬请期待!本期视频内容请访问人民网“北京科博会科技领军人物”系列访谈栏目:http://bj.people.com.cn/GB/345384/381696/index.html

 

关于第二十届科博会的更多资讯,可以关注科博会官网“新闻中心”栏目:http://www.chitec.cn/news/,以及“北京贸促”官方微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