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科博会给内蒙古带来什么
2010年05月18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科博会给内蒙古带来什么?带着这样的问题下去采访,心里不免有点打鼓——一个展会能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多大的影响?这些影响能否在采访中得到直观的体现?随着采访的深入,记者的担心很快就被一一消除。

(一)一种模式的创新

“2005年我几乎全年都呆在北京,”内蒙古爱森高科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郝勇告诉记者,“因为公司的研发工作都放在了北京。”

爱森高科是一家生产采暖节能产品的企业,虽然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由于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方向,发展势头非常不错。但郝勇也渐渐感到了压力——整个行业的市场正处于开拓培育阶段,自己要花大量的精力在营销方面。由于公司的主要市场是工程建筑项目,郝勇在开拓外地市场的时候遇上了很大的困难:一听说自己是内蒙古的高科技企业,对方的语气马上就有了微妙的变化。而在营销上投入的精力过多,技术研发方面又开始疲于应付。

2004年,郝勇带着自己开发的智能温控产品参加第七届北京科博会,没想到就有了意外的收获——北京海林电器设备有限公司向他伸出了合作的橄榄枝。这是一家专业生产楼宇控制设备的企业,在技术上和爱森高科正好有互补之处:爱森高科站在采暖节能的前沿,而海林电器是自动控制方面的专家。于是双方一拍即合,双方合作成立了北京爱森高科科技有限公司。

目前,爱森高科已经先后为北京、陕西、河南、青海、河北、内蒙古等地的用户提供了成套采暖节能产品,应用后实际节能效果达到30%以上。“我们打算逐步把内蒙古爱森当作公司的生产基地,研发、销售等环节都放到北京爱森。”郝勇告诉记者。

郝勇曾经面临的处境,很多内蒙古高科技企业同样也在面临着。由于地域条件的限制,他们得不到最强的科研支持,不能及时了解行业内最前沿的信息,本身也缺乏优秀的研发人才,企业的发展往往面临很大的困难。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客观分析自身条件后,提出了中小企业发展“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模式,并且在北京中关村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建成了全国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异地孵化基地——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这样,在内蒙古经济欠发达地区的中小企业,入驻京蒙高科孵化器后,将技术研发和市场开拓这“两头”放在北京,产业化实施这一“中间”生产环节放在内蒙古,既充分利用了北京地区人才、技术、信息、资金、市场等优势,又充分发挥了内蒙古丰富的资源优势。北京爱森高科就入驻了这个孵化器。

截至2005年底,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自身年收入1800万元,为内蒙古孵化项目近百项;孵化器内全部入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5.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000人;入孵的内蒙古企业,2004年在内蒙古实现产值1.5亿元。

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助理巡视员李增建认为,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作为北京和内蒙古两地政府搭建的一个双向互补的高科技平台,不仅对内蒙古的科技事业和经济发展产生强有力的拉动作用,而且这种中小企业“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发展模式对其他西部欠发达地区也都具有良好的示范作用。

(二)一个出乎意料的亮点

说起内蒙古的经济,人们就想到能源产业。但是内蒙古人似乎正在努力改变人们的看法。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孙惠民告诉记者:“能源产业占内蒙古GDP的比重仅为8%,内蒙古能源、冶金、化工、装备制造业、畜牧业深加工和高新技术产业六大支柱产业发展比较均衡。人们往往因为内蒙古丰富的能源而忽略了其他产业。”

事实上,世界上最大的非公路矿用重型汽车出自内蒙古的北方重型汽车股份有限公司,国内市场占有率达到70%以上;三峡大坝合龙时使用的载重汽车来自内蒙古一机集团;联合国维和部队使用的载货车同样来自内蒙古;国内第一个年产煤超亿吨的单矿神东矿区出在这里,它的主要产技术指标都超过世界上采煤先进的国家,全员功效达到105吨/工;随着神华集团煤炭液化技术中试成功,“煤转油”成为可能,这里的煤化工产业将迅速崛起……在这些人们所不熟悉的传统产业里面,其实都深透着最先进的技术。

高科技技术不仅为内蒙古传统产业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有时候甚至能够改变一家企业的发展方向。呼和浩特市泰尔力图医疗保健用品公司原本是一家经营针织服装的小厂,在上世纪90年代保健品市场红火的时候,总经理张瑞偶然进入了这一领域。公司虽然稳步发展,但一直名不见经传。2001年科博会,中科院一项在某地产业化并不成功的纳米技术引起了张瑞的注意——这是一项可以把服装和保健制品联系起来的技术,在两个行业都摸爬滚打过的张瑞找到了最佳的结合点。在与中科院合作之后,泰尔力图先后推出了纳米生物活性多功能健康制品、新一代纳米硒生物活性多功能制品等五代纳米保健服饰与制品,所生产的内衣、床上用品、绒毛、小件护理和磁疗器五大类100多个品种畅销市场,在全国25个省市区建立了100余家终端服务网点。

“泰尔力图可以说是一家伴随着科博会的脚步成长起来的高科技企业。”张瑞这么评价。

 孙惠民认为内蒙古传统产业可以在科博会上寻求更多的机会。“科博会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要利用这个平台全面展示内蒙古,告诉人们内蒙古六大支柱产业发展的情况,改变人们对内蒙古经济粗放发展的印象,并寻求技术、人才、资金等各方面的支持。”孙惠民说。据了解,自2002年第五届科博会起,内蒙古在科博会的参展项目和产品共212项,参展技术交流项目400多项,四年签订了意向性协议113项,项目资额达75亿元,引进资金约45亿元。

(三)一场观念的转变

随着中央提出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社会,资源丰富的内蒙古积极谋求增长方式的转变。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对矿产资源进行精细开发和综合利用。

稀土是内蒙古独有的资源,但长期以来,稀土的深度开发却进展不大,很多地方都是把开采出来的稀土直接卖掉。这两年情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记者在包头稀土高新技术开发区看到,天彩稀土发光材料有限公司的综合研发大楼正在紧锣密鼓地施工。公司总经理李文彪告诉我们,公司成立时间不长,2005年1月才正式投产。本来以为稀土发光材料是个很看好的行业,没想到投产后连续几个月没有一点销售收入。公司的管理层以前都没有搞过稀土行业,在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的技术支持下进入了这个领域,没想到一开始就遇上了这么大的困难。

“当时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更不要说开工建设综合研发大楼了。”李文彪告诉记者,参加2005年第八届科博会给企业带来了转机。“订单有了,同行也认识了不少,在技术上的合作更加广泛了。那时才算是松了一口气。”

和李文彪不同,新源稀土的总经理冀代雨是经营稀土起家的,因此对稀土行业也更加熟悉。记者前去采访的时候,正遇上著名的稀土企业法国罗地亚公司前来洽谈业务。冀代雨告诉我们,新源用传统的溶剂萃取法就能分离出纯度为99.995%~99.9995%的单一稀土,在业内处于领先水平。新源公司在科博会上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稀土材料用户的目光。“但是稀土的很多用途,我们还不知道。在科博会上,不但有各方面的需求信息,也很容易找到技术支持,为我们把资源优势转化成经济优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冀代雨说。

发展观念的转变,使得内蒙古人对科博会的态度也发生了转变。“以前我们参加科博会,更加注重展示内蒙古的形象;现在我们同时注重要吸引,吸引我们需要的技术、人才和资金。”内蒙古科技会展中心主任邢学光说。

有一组数据可以说明这种转变:2005年,内蒙古吸纳北京市技术711项;成交额15.61亿元,比上年增长2倍多。吸纳技术主要集中在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领域,其中吸纳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技术110项,成交额9.64亿元,比上年增长48倍;吸纳先进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228项,成交额2.54亿元,增长37.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