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
The 25th China Beijing International High-tech Expo
科博会:连接北京与内蒙的红线
2010年05月18日    来源:科博会官网(www.chitec.cn)

很难想象,一个科博会能够把北京和内蒙古联系得如此紧密!虽然随采访团赴内蒙采访只有行色匆匆的两天时间,但即便如此,记者已经从内心深切地感受到,连续举办了8届的北京科博会用一条双赢的红线牢牢系住了相隔千里的两地。

一个高科技改造传统行业的缩影

呼和浩特市泰尔力图医疗保健用品公司这几年来的快速发展,无疑可以看作内蒙古参展北京科博会受益的一个缩影。“我们公司称得上是一家随着科博会一步步发展壮大起来的内蒙古高新技术企业。”董事长张瑞见到记者时如此感慨。上世纪80年代,泰尔力图的前身还只是一家经营针织服装的小厂,“破旧的厂房,十几台落后的小机器。”如今身在新办公大楼里的张瑞回想起当初依然唏嘘。上世纪90年代,张瑞看到保健品市场开始红火,便毅然带领全厂职工改制转向,踏上了“与高科技沾边”道路。然而身处不发达地区,资金、技术、名气没有一项具备的公司如何寻找企业发展壮大的突破点?张瑞一直孜孜以求。

2001年,张瑞以一个普通观众的身份,走进了北京科博会。突然,中科院展示的一项纳米技术触动了他绷紧的神经。“把纳米技术注入到传统的服装加工行业,就可以产生出具有保健性质的产品。”多年的诉求,终于在这一刻看到了曙光。

从会上回来后,张瑞找到了中科院的相关研究单位,由此拉开了一个内蒙古小企业与中国最高科研机构合作的序幕。短短4年时间,泰尔力图先后推出了纳米生物活性多功能健康制品、新一代纳米硒生物活性多功能制品等5代纳米保健服饰与制品,所生产的内衣、床上用品、绒毛、小件护理和磁疗器5大类100多个品种畅销市场,在全国25个省市区建立了100余家终端服务网点。泰尔力图也因此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国内该行业的前三甲之一。

“之后的科博会,我们没有一届落过,都以公司名义参展。”张瑞说,在去年的第8届科博会上,泰尔力图不仅继续与中科院在新项目开发领域签定了多项合作协议,而且还和宇航人公司正式签定了旨在合力打造高科技健康产业航母的项目合作书。他相信,从科博会获得新生的泰尔力图,必将在今年的、以后每届的科博会上都尝到甜头。

一剂催人奋进的强心针

“全世界的稀土看中国,中国的稀土看内蒙”——稀土无疑是内蒙古最久负盛名的矿产资源。然而应当看到,长期以来,内蒙古稀土开发利用的深度和广度不尽如人意。“很多人愿意直接卖资源,来钱快。但这是短视的行为,稀土是种不可再生资源,如果不加以科学的开采与利用,后果堪忧。”一位同行的专家对此不无忧虑。

不过,当记者来到包头市的两家稀土企业采访后,发现如今的内蒙,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这个问题,并正在用高科技手段开发和利用稀土。

“我们通过改进传统溶剂萃取法的工艺,能够稳定地从稀土矿中分离出纯度达到5个9的单一稀土。”在新源稀土高新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长冀代雨不无自豪地告诉记者,目前世界上一般的分离只能稳定达到4个9的纯度,虽然之间只差了一个9,但是5个9的产品质量却发生了质的飞跃,价格相差好几倍。

这一产品在北京科博会上一亮相,立即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厂家及用户单位的注意。世界上最著名的稀土“霸主”企业法国罗地亚公司也投来了橄榄枝,使新源稀土成为其指定的供货商。

就在采访的当天,罗地亚公司考察团一行20多人也来到了新源稀土,进行更深入的考察与业务洽谈。“来的几乎都是罗地亚公司重量级人物,包括从法国来的副总和在中国各个分公司的一把手和总工程师。”陪同考察团的生产部部长冀代明私下这样告诉记者。毫无疑问,罗地亚这样的阵式,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新源稀土已经足以引起跨国行业巨头的重视。“我们虽然现在与‘百年老店’罗地亚还有很大差距,但是我们希望通过与它的合作,学到更多东西,有朝一日能在国际上打出自己的稀土品牌。”
相比较而言,天彩稀土发光材料有限责任公司起步较晚,但他们也有自己的“绝活”。这家成立于两年前的公司,主要从事稀土无源发光材料的研制与生产应用。在它的产品展示间看产品,需要把灯光全部熄灭。然而房间却一点没有暗下来,反而从稀土材料中发出的各种各样的无源光,让人如入异境。

“现在公司已经投入了3000多万,虽然还没有见效益,但是我们肯定会继续下去。”公司负责人李文彪告诉记者,在去年的第8届科博会上,天彩展示了自己的产品,向社会说明了自己稀土产品的优越性,并就稀土长余辉发光材料及应用产品项目签定了300万元的合作。这就像一剂“强心针”,激励着天彩坚定地朝高科技开发利用稀土之路行进。

一个异地孵化基地的诞生

其实要说明内蒙通过科博会的红线与北京“联姻”,不必非去内蒙才能体会,在北京就有一个极为理想的地方——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我国第一家高科技企业异地孵化基地。

在北京著名的高科技园区海淀上地,人们就能看到那幢巍然耸立的“京蒙高科”大楼。

截至2005年底,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自身年收入1800万元,为内蒙古孵化项目近百项;孵化器内全部入孵企业技工贸总收入达5.5亿元,就业人数达到2000人;入孵的内蒙古企业,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为内蒙古实现产值1.5亿元。

“京蒙高科可以充分利用北京地缘优势,吸引各类高层次人才。”谈及入驻京蒙高科的缘由,内蒙古风神中央空调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的总经理郝勇如是说。该公司开发出的专利产品AC系列智能暖气,一直苦于缺少高级人才来提升产品的性能,当郝勇在京蒙高科注册了“北京爱森高科科技有限公司”之后,很快招齐了4名急需的专业人才。

而另一个方面的原因,虽然不好堂而皇之的说起,但却是实情。“如果你是客户,一家是内蒙的高新企业,一家是北京的,如果产品差不多,你会选择谁的?”答案自然不言而喻。

郝勇现在正打算逐步把研发、销售等环节全都放到北京,而内蒙由于资源优势,可以继续作为公司的生产基地,“这对于增强企业的竞争力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京蒙高科企业孵化器这种“两头在外、中间在内”的企业生产和发展模式,也得到了科技部的肯定,并将其列为“科技企业异地孵化试点”,同时还借鉴这种模式在发达国家建立了异地孵化器。

即将离开内蒙的时候,多年来一直负责内蒙古参展北京科博会的有关工作的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副主任孙惠民告诉记者,从2002年第五届北京科博会算起,内蒙古在科博会的参展项目和产品已经达到212项,参展技术交流项目400多项,四年签订了意向性协议113项,项目资额达75亿元,引进资金约4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