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名称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

主展场:国家会议中心前广场 2020年9月上旬     | 详细时间 | 交通路线

English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文博会)官方网站徽标

所在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媒体报道 > 正文

文化产业现状分析与思考

——访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

分享到: 2013年11月21日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第A03版

本报产研中心课题组:曹红霞

11月10日,为期5天的第八届中国北京国际文化创意产业博览会(简称文博会)主场活动圆满落幕。据不完全统计,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和北京市政府联合主办的这届文博会,共签署文化创意产业产品交易、产业园区建设和入驻、项目投资、银企合作等协议总金额1190.36 亿元人民币,各项指标均创下历届之最。

目前,文化已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领域,世界强国必须是文化强国,文化产业的发育程度也成为衡量一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文化产业作为一种实现文化价值的渠道,选择何种模式,要实现怎样的发展,都值得深思。近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范周先生。

记者:您认为现阶段我国发展文化产业有哪些优势?

范周:我国社会消费结构将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相当一部分居民的消费重心开始向教育、文化、旅游等领域转移,为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

文化产业的发展,也离不开我国城市化的大背景,城市化为我国文化创意产业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消费人群,奠定了扩张发展的坚实基础。

同时,消费人群的购买力也是一个重要指标。我国消费升级的潜力非常巨大,通过拉动消费、尤其是文化消费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应该成为我国今后一个较长时期经济政策的必然选择。

记者:我国的文化创意市场怎样才能把握好本土原创与克隆西方的关系?又怎样鼓励具有中国特色和中国品位的原创文化产品?

范周:人民群众文化消费需求猛涨,而本土的原创产品一时难以满足市场需要,必然要靠“拿来”来填补所缺。但成功不是能够简单复制的,这种克隆应该有个度,有个阶段,我们要学会消化、吸收、再创新,最终形成我们自己的格局和品位。

对文化产业而言,创意是关键,只有拥有自主产权的原创作品,才能为我们带来巨大价值。在通信网络发达的今天,国外大批量文化产品流入,对本土文化产品造成事实上的倾轧,对本土文化市场也是一种蚕食。如何对抗外来文化的侵袭,这是文化产业应该警醒和思考的问题。

记者:近年来,一些地方争相举办文博会等活动,您认为这类活动对发展文化产业起到了怎样的作用?还有哪些需要完善的地方?

范周:文博会这类展会活动是了解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和文化产品市场情况、进行文化产业技术和信息交流的理想渠道,为中国文化产品的国际采购提供集中的“卖家资源”,实现更快捷、更便利、更低成本采购,是中外文化产业界实现交流与合作的绝佳平台。

当然,目前的文博会活动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产品交易量小、对文化产业发展趋势的预测不够等。同时,展会活动的商业模式也需要开拓创新,大多活动靠收展位费来维持运转,这是小商小贩小作坊的做法,需要提档升级。

记者:各地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理念和建设水平也参差不齐,您怎么评价这一现象,如何进一步规范此类园区的建设呢?

范周:有一些地方自身条件并不具备,具体做法上也有些急功近利,有的甚至是借文化产业园区之名,行地产开发之实,把园区搞得不伦不类,浪费了宝贵的资源不说,对地方的发展也造成了伤害。但此类问题的发生,根源还在地方政府。政府部门应当客观评价自身的资源秉赋条件,在此基础上高水平规划文化产业发展蓝图,真正把产业园区建设成为创意产业的“孵化器”。这一过程中,要避免人云亦云,千篇一律,更要避免头脑发热,大干快上。只有遵循文化产业自身的发展规律,搞好规划,突出特色,打造品牌,才能在市场上赢得一席之地。

记者:您所带领的团队所取得的工作业绩在业内有目共睹,那么,研究院的主要工作内容有哪些,下一步又有怎样的发展战略呢?

范周:在中国快速城市化的当下,文化产业发展正当其时,文化研究学者欣逢其时。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成立于2006年,历经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文化产业研究院、文化发展研究院三个阶段,应该说研究院的成长历程,折射了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目前,中国传媒大学文化发展研究院已经发展成为拥有文化创意产业研究所、文化贸易研究所、文化娱乐产业研究所、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所、媒体零售研究所等5个学术研究机构,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前沿》丛书、《中国城市文化消费报告》以及数十部文化产业相关丛书与专著。

为整合更多文化产业相关资源,研究院还打造了“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中国文化产业高端峰会”、《中国文化产业》杂志、《中国文化产业年鉴》、“全球文化产业学院奖”等国际文化产业高端平台。

文化发展研究院工作,概而言之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培养人才,涵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专业涉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项目策划等多个方向。目前,研究院已与英国剑桥大学、美国马里兰大学等数十家海外知名高校签订合作协议,在学术交流、师生互换、科研合作、国际人才培养方面展开合作。

二是参与中央各部委关于出台各项文化产业政策制定。作为专业性文化研究机构,研究院始终将国家和地方急需的重大文化科研课题摆在首要位置,共承担国家级及相关部委、各省市委托纵向课题40余项,承担了各省市文化产业规划等应用类横向课题近60余项,推出了一系列有分量的咨询报告。

三是以开放的视野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自2006年始一年一届举办“创意中国·和谐世界”文化产业国际论坛,每年均邀请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政府官员及文化企业代表参与研讨、交流,这一活动现在已经成为高校、政府、企业间重要的文化学术活动。与跨媒体实验室实现稳定合作,通过这一国际平台与新媒体、孵化器等领域的专家建立合作关系,开拓新兴经济体的合作。

做好三方面工作,恰如磨砺三把利剑,让范周对未来破解文化产业发展难题信心满满,“通过加强业内沟通交流与国际合作互鉴,能够快速提升我们的研究实力,为助推文化创意产业健康发展提供更专业、高效的专家帮助。”